近年来
“猝死”一词频繁进入公众视野
猝死虽发病急骤、危害巨大
但身体会出现预警
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
我国每年猝死人数超76万
心源性猝死约占80%
据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心脏原因而猝死的人数已多达76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指的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这里的短时间一般是指在急性发病后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上将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
猝死呈现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猝死更凶险
猝死的发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青年猝死者往往具有“无病史、无预警、进展快”三大特征,发病风险预警难度更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表示,从临床来看,猝死确实在向劳动强度高、心理压力大的青年群体蔓延。
与老年人群相比,青年人群猝死更凶险。老年人往往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病,而且经历了血管老化,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年轻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且无先兆不适,发病急骤,一旦发生心肌缺血,程度可能更重,死亡率高。
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生活压力大是导致猝死“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这些预警
千万不要忽视!
猝死虽起病急骤、危害巨大,但并非不可防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指出,81.3%的猝死者在事发前1周出现过预警症状。
一旦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它们可能都是猝死的预警,千万不可忽视,应及时进行救治!
1 近期频繁出现的胸闷
如近期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后可缓解,这可能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此时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可能破裂,进而形成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猝死。
2 频繁心慌
心慌通常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规律出现心率加快最常见的原因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多数心律失常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频繁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可能会发展成室颤,若不能及时抢救,数分钟之内就可导致死亡。
3 持续的心动过缓
持续并伴有症状的心动过缓也可能是导致猝死的原因。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都有潜在的猝死风险。
4 不明原因的晕厥
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障碍,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常见的心源性晕厥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因此,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提高警惕,并尽快查明原因。
5 无缘无故感到疲乏
排除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因素,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时间疲惫、乏力,并伴有胸闷、水肿等,应警惕心肌病或心肌炎的可能。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年轻人,通常在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急性重症心肌炎易引起急性心衰或严重心率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6 不明原因的胸痛
冠心病、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都可能会引起胸痛,均有诱发猝死的风险,如果不明原因的出现胸痛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胸痛原因。
7 眼前发黑或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或心房颤动患者。有些脑卒中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并不在意,一旦迅速进展,可能引发猝死,因此一旦有眼前发黑、肢体麻木等脑卒中的表现,就应立刻到医院就诊。
8 大汗淋漓
部分疾病发作前,如心肌梗死、低血糖等,身体某些部位如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脚掌等都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
一旦有人发生猝死
身边人要做到四个“尽早”
猝死的黄金救援时间一般是在猝死发生后4-6分钟,若在6分钟内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一旦有人发生猝死,身边人要做到四个“尽早”:
猝死很难提前预料,且进展急骤,死亡率高。所以,应以预防为主,包括:保持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合理饮食,积极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防止暴怒及过重的心理压力;定期随访体检等。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综合
当地时间4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谴责22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重申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安理会成员重申,任何恐怖主义行为,不论其动机如何,也不论在何地、何时和由何人所为,都是不可开脱的犯罪行为。所有国家都必须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规定
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进入公众视野猝死虽发病急骤、危害巨大但身体会出现预警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我国每年猝死人数超76万心源性猝死约占80%据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心脏原因而猝死的人数已多达76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指的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
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域4月23日中午发生6.2级地震,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震感强烈。截至当天下午,地震造150人受伤。土耳其内政部长耶尔利卡亚说,目前已记录到51次余震,其中最大一次的震级为5.9级。基础设施和电力供应未受影响。 据伊斯坦布尔省官方消息,地震发生时,有151人因恐慌从高处跳下导致受伤
“按照广州市往年流行特点,广州市在4-6月份会出现猩红热季节性流行高峰。”近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发出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到来的提醒。公开数据显示,在2025年3月,广东全省有猩红热发病数1542例,无死亡病例。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目前医院接诊的猩红热患者数量已经出现上升,但数量有限、总体可控。猩红热感染性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2日18时17分,在印尼塔劳群岛(北纬4.55度,东经127.70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公里。(总台央视记者 张腾飞)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