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比米粒更小的临时起搏器,可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有效调动心脏起搏。这个可最终分解和吸收的微型无线装置或可微创植入患者体内,降低治疗的整体风险。
指尖上的起搏器和一粒米(图片来自论文作者)。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临时起搏器对于在心脏手术或其他心脏相关问题后出现短暂心动过缓(心率偏低)的患者非常重要。传统的临时起搏器需要开展的侵入性手术有很大风险,比如感染或心肌受损,以及外部电源和控制系统造成的并发症。这些挑战在年轻患者或体型偏小患者中最为严峻。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和合作者一起,设计并在动物模型和人类心脏组织中演示了一个小型临时起搏器的有效性。该装置大小为1.8毫米×3.5毫米×1毫米,比之前报道过的任何起搏器都小,而且能使用微创技术植入。该装置内的电极在遇到体液时会产生电流,从而无需外部电源或导线。这种设置能让该装置在与一个皮肤界面的无线单元配对后自主工作,该单元可检测心脏活动以及用光学方法无线控制该起搏器。
微型起搏器放在米粒旁边对比显示(图片来自美国西北大学)。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同时,这个比米粒还小的临时起搏器装置可生物吸收(使用寿命到期后会分解或被身体吸收),免除了使用后用手术取出的必要。论文作者指出,该装置能在小型和大型动物模型(如小鼠和猪)以及取自器官供体的人类心脏中控制心脏起搏。
论文作者总结说,此次研发出的微型临时起搏器或是更大型传统起搏器的一个更安全的潜在替代品,为心动过缓患者进行临时起搏。此外,该装置或许还可改造用于其他应用,如神经和骨骼再生、创面治疗、疼痛管理。(完)
【来源:福建卫生报】7月17日全球首例跨洲际三控制台机器人辅助5G超远程手术在闽完成并全程直播!在此次手术中,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作为核心手术实施方与患者接收端,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法国IRCAD培训中心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学松教授和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杨昆霖教授跨越洲际, 与省立医院团队紧密协作
太突然了!知名教育学者、历史学者、作家傅国涌,于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发心梗在杭州家中去世,年仅59岁。傅国涌儿子傅阳向都市快报证实了这一消息,他透露,当时半夜他就在家中,陪在傅国涌老师身边,心梗发生非常突然。家中一时难以接受这个消息,傅阳在电话那头哽咽:“我妈妈最难接受,她现在已经被送进医院急
作者:武官政
来源:【宁夏日报】6月22日,备受瞩目的教育部白名单赛事——“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活动宁夏选拔赛与“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活动宁夏选拔赛,在银川市第十八中学开幕。300余名来自全区各地的青少年科技英才汇聚一堂,在模型制作的巧思与竞技操控的激情中,角逐通往全国总决赛的
青岛高新区发力“具身智能”项目,打造康复产业生态圈为患者配上赛博朋克机械腿穿着“钢铁侠”战衣爬山是什么体验?最近,“赛博”的风吹到泰山、黄山等景区,最低只需花费80元,就能租用一套“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登山。这项曾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黑科技,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作为“登山外挂”的“外骨骼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