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8日,农历五月十三,中国民间俗称“关公磨刀日”。中新社以《百年关帝庙举行祈福仪式 再现唐代武庙祭祀礼制》为题,报道在山西太原大关帝庙内举行的古礼祈福仪式,再现唐代武庙祭祀礼制,传承关公忠义精神,弘扬关公文化。
报道介绍,关公名羽,字云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记载,关帝庙在太原建有27座。其中,大关帝庙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发展,关公“忠义仁勇”的核心理念已根植于全球华人心中。每年“关公磨刀日”,海内外信众纷纷赶赴此地祈福,关公文化跨越地域,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
祈福仪式现场,身着唐制服饰的礼官依古制进行祈福、献三牲之肉、献果糕、奠锦帛、行诵祭文、献武舞音、释币、献爵等祭祀礼仪。晋剧演员贺桂林顶着70斤行头为现场民众表演关公戏《忠义千秋》。演绎关公角色13年,贺桂林希望通过表演传递关公精神,更期待年轻一代在戏曲艺术中读懂“忠义仁勇”。
报道称,太原大关帝庙已连续举办十二届关公文化民俗节活动。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关帝庙博物馆副馆长郭美玉介绍,该馆通过多元形式创新传承关公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古今生活,展现关公文化独特魅力,让民众在关帝庙中探寻关公精神内核。(李晓并)
酷暑之下,避开白天的高温烈阳,清凉的“夏日夜游”成了文旅市场新宠。从成都锦里的灯笼映着石板路,到重庆洪崖洞的灯火坠入江波,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乐舞翩跹,到青岛啤酒节的欢歌笑语,夏日夜游正以蓬勃之势,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新动能,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民生画卷。 夜间消费的火热,源于供需两端的精准对接。
7月18日,巴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盛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巴彦印记 北疆传承”主题宣讲活动。在赛罕区巴彦街道,千年古塔的砖石铭刻着多民族交融的印记,非遗剪纸的纹路延续着民俗的温度,社火表演的鼓点激荡着传承的热情。这里以“巴彦印记 北疆传承”为脉络,将北疆文化的根脉深植于街巷肌理,在守正创
本文转自【新华社】近日,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金融历史文化街区的遇见博物馆·天津馆正式开馆。据了解,博物馆所在的太原道8号项目曾集停车、商业、市政配套于一体,投入使用15年来,因设备老化、商业低迷陷入发展困境,亟待迭代更新。今年,天津城投集团与和平区政府携手推动该存量空间的改造与业态升级,将其重新
人物简介 肇恒昌 男,满族,1947年出生,清兴祖福满三子索昌阿(清太祖努尔哈赤三祖父)后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民间故事”省级传承人。现任沈阳市满族联谊会高级顾问。在沈阳市满族民俗博物馆一隅,78岁的肇恒昌面前的展柜内放着一双陈旧的靰鞡鞋,另一侧挺立着象征满族祭祀传统的索罗杆。这里是他的
千年唐槐有了一座兼具生态与美观的“营养底座”。为改善古树生长环境,提升公园景观品质,近日,狄仁杰文化公园完成了古树树池美化工作,为1300余年的“狄母手植槐”打造了一座兼具生态与美观的“营养底座”。我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中狄村唐槐是太原市唯二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最美古树”称号的古树名木。据太原最早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