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书香浸润校园 《“海牛”号》走进湖南科技大学

0人浏览   2025-04-25 21:53: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5日讯(通讯员 张和 记者 黄煌)四月芳菲醉,书香溢满园。4月23日,大国重器与人文精神——《“海牛”号》文学讲座在湖南科技大学黎锦晖音乐厅举行。

《“海牛”号》以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万步炎团队三十余年扎根海洋科研的艰辛探索,系统呈现了中国海底钻探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该作品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活动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以“报告文学是时代晴雨表”为切入点,回顾中国工业题材类报告文学的创作脉络,指出《“海牛”号》以女性视角突破科技题材的“冰冷感”,通过夹叙夹议的笔法延展海洋文化与科研背景,既展现“231米中国深度”的技术突破,更提炼出“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他认为:“报告文学需与制造强国同频共振,用文字记录中国力量的骨架。”

《“海牛”号》作者张雪云分享了创作心得,她表示,为写好这部作品,她多次深入“海牛”号的研发现场,长时间待在车间与实验楼,与“海牛”号首席科学家万步炎及其团队成员深入交流,听他们讲述科研中的“酸甜苦辣”。面对初次接触的深海装备专业知识,张雪云表示,自己像“海牛”号钻探海底一样,在天文、地理、气象,以及海权、机械、电子等方面广泛涉猎、苦下功夫,最终突破专业壁垒,将这些专业理论融入作品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热烈向嘉宾提问:“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快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平衡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文学性的表达?”“如何进行经典书目推荐?”,纪红建、张雪云以及该书编辑周熠一一解答,并建议广大学子通过“将文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多参与文学社团与线上交流”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为推动书香进校园,会上,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黎晓慧向湖南科技大学捐赠了《“海牛”号》,助力校园阅读。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颜剩勇接受捐赠。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