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5日讯(通讯员 张和 记者 黄煌)四月芳菲醉,书香溢满园。4月23日,大国重器与人文精神——《“海牛”号》文学讲座在湖南科技大学黎锦晖音乐厅举行。
《“海牛”号》以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万步炎团队三十余年扎根海洋科研的艰辛探索,系统呈现了中国海底钻探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该作品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活动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以“报告文学是时代晴雨表”为切入点,回顾中国工业题材类报告文学的创作脉络,指出《“海牛”号》以女性视角突破科技题材的“冰冷感”,通过夹叙夹议的笔法延展海洋文化与科研背景,既展现“231米中国深度”的技术突破,更提炼出“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他认为:“报告文学需与制造强国同频共振,用文字记录中国力量的骨架。”
《“海牛”号》作者张雪云分享了创作心得,她表示,为写好这部作品,她多次深入“海牛”号的研发现场,长时间待在车间与实验楼,与“海牛”号首席科学家万步炎及其团队成员深入交流,听他们讲述科研中的“酸甜苦辣”。面对初次接触的深海装备专业知识,张雪云表示,自己像“海牛”号钻探海底一样,在天文、地理、气象,以及海权、机械、电子等方面广泛涉猎、苦下功夫,最终突破专业壁垒,将这些专业理论融入作品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热烈向嘉宾提问:“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快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平衡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文学性的表达?”“如何进行经典书目推荐?”,纪红建、张雪云以及该书编辑周熠一一解答,并建议广大学子通过“将文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多参与文学社团与线上交流”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为推动书香进校园,会上,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黎晓慧向湖南科技大学捐赠了《“海牛”号》,助力校园阅读。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颜剩勇接受捐赠。
新华社贵阳7月24日电(记者杨欣、郑明鸿、周芷若)身着红色武术服,贵州师范学院跳绳队队员钱明远将手中的跳绳挥舞得飕飕作响,灵活的身子在完成跳绳的同时,还穿插着太极招式。“因为有国际友人参加这次跳绳比赛,所以想加入中国元素对外展示。”钱明远说。这是记者24日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青少年跳绳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盛夏七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红泉村新径村小组10亩“共享菜园”迎来首个丰收季。63垄花生齐刷刷拔起,泥土裹着沉甸甸的果实,村民们的笑声在田埂间此起彼伏。谁能想到,这块如今绿意盎然的土地,三个月前还是一处杂草丛生的低洼积水地。今年年初,村委在人居环境整治调研中
7月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继续向世界传递开放的中国携手各方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合作链”上共享中国机遇近期,随着单边主义、
来源:光明日报中国是海洋大国,党中央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
成都府南河画卷、大熊猫挂毯、广西铜鼓、共享单车……这些中国元素为何出现在联合国?总台记者王冠:这里就是非洲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国人居署和环境署的总部所在地。听说在人居署和环境署的总部里有很多中国元素,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府南河畅想”总台记者王冠:我们看到在联合国人居署的正门上方,就是一幅来自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