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从海防城到航天城,烟台这里实现华美嬗变

0人浏览   2025-04-24 06:15:00

从海防城到航天城,一座小镇的华丽转身,承载着大国重器的梦想与荣光。在我国第十个航天日前夕,记者走进山东省级航空航天特色小镇——海阳凤城,探寻他们在海工装备、海上发射和卫星制造等产业领域实现突破,进而打造星河万里的发展密码。

海工与航天产业协同创新

黄海南部,海阳港内,大型装卸设备林立,如钢铁巨人般矗立在港口的龙门吊西侧,一个全新的平面线车间拔地而起,投产三个月,产能翻一倍,怎么做到的?

中集来福士在凤城新建成的平面线车间启用。

“以前拼一张钢板需要耗时8天,现在4天就够了。”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李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大板片计算,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每天可以产出3张;按照板片重量计算,月产4355吨,按照分段重量计算,月产8082吨;单个拼板周期从8天缩短到4天。

坐落于港口的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往的生产可谓“靠天吃饭”。“如果室外风力超过5级,就不能吊装了。咱们的基地又在海边,受天气的制约因素比较大。智能平面车间启用后,室外作业转到室内,散点状的作业变为集中流水线作业。”李健介绍,海阳基地在致力于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油气模块、海洋工程船、海上支持船、海洋渔业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各类海洋装备的设计、新建、维修、改造及相关服务的同时,大力拓展海上风电装备和卫星发射支持装备等业务领域项目的设计、建造与维护支持服务。平面线车间是响应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重要举措,可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减少用工人数,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基地整体的产能,同时降低安全风险。

为什么要新建平面线车间?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对整个生产流程会产生什么影响?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海工制造如何接入新技术?面对记者一连串的疑问,李健早已备好答案,这也是他们团队筹备数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高效的生产,智能平面流水线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包括防摇式电磁吊、自动翻板机、自动划线机、焊接门架、型材传输装置、升降滚轮及抬车传输装置、顶升下胎装置。车间采用自动拼板、一键式翻板机、数控划线机、T型材输送线、16极同步纵骨焊接机,自动化程度高,处于国内外较高水平。

在投产后的第一年内,产能达到8082吨/月。未来几年,平面线车间将成为中集来福士海阳基地重要的生产力量。

卫星制造产业异军突起

以中集来福士为主的海工企业在海上平台建造技术方面拥有深厚底蕴。在转型发展航天产业时,将海工平台建造技术应用于航天发射平台的建设。通过技术改良,他们打造出适应火箭海上发射需求的专用平台,具备更强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在发射平台的移动定位系统上,借鉴海工船舶的动力与导航技术,实现了精准定位与快速移动,满足不同发射任务的要求,有效提升海上发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长达162.5米、宽40米的海上发射船上,火箭腾空而起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2024年5月29日下午,在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在黄海海域发射升空,将天启星座4颗卫星顺利送入850千米的近地轨道。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的首次正式亮相。作为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它的投用,实现了东方航天港海上机动发射能力的大幅提升,为下一步实现“一次出海、多次发射”、提高海上发射经济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海工产业的转型中,卫星制造成为关键突破口。海阳市凤城街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探索出一条海工装备与航天产业的协同发展之路。围绕卫星制造核心环节,他们相继培育出一批配套企业,涵盖零部件生产、卫星测试、数据处理等领域。这些企业相互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吸引企业入驻,凤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科研补贴等,并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卫星数据产业园内,一大批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落地生根。在东方航天港的这片沃土上,这些企业从最初的艰难创业,逐步成长为具备卫星整星研制能力的行业新星。

九天行歌(山东)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主要研发制造运载火箭箭体结构件。作为首家液体火箭结构部件供应商的商业航天公司,目前已具备年产50个贮箱的能力,满足10发左右的火箭发射供应能力。今年建成达产后,各规格系列液体运载火箭贮箱产品年产量可达260个,同时配套提供管路制造及绝热服务等。

“这是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商业火箭推进剂贮箱制造、总装测试基地,开创了中国首条商业航天液体火箭推进剂贮箱先进柔性制造生产线系统建成投产、中国首个自动化柔性贮箱箱底快速密封测试系统建成投产、中国首个自动化柔性贮箱箱体大型地面测试系统建成投产等多个中国第一。”走进九天行歌,在生产计划部部长王海龙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施工队在完成箱体环缝焊接设备、自动化喷涂喷漆设备、自动化烘干房及配套等设备采购的基础上,正在推进重型液体火箭核心系统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的设备安装。

产业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这里是国内航天文旅唯一的目的地。“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的浪漫正吸引着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

将航天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绝对不是随便喊喊口号、写写策划方案,背后需要真金白银斥巨资打造。建设航天主题公园、科技馆,展示火箭、卫星模型,模拟航天发射过程……游客参观体验的同时,传播航天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为凤城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们以获批省级航空航天特色小镇为契机,因地制宜规划了七个组团,包括乡村振兴组团、两大工业组团、四大生活服务组团。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在街道驻地周边龙翔街及凤凰路两条轴线,打造航空航天特色地标,同时注重大嵩卫旧址的修复,绘制出从海防城到航天城的古今画卷。”凤城街道办事处组织委员姜新告诉记者,他们在望石山至海阳港这一轴线,致力于打造“山、城、海、天”一体的风貌,使游客在体验航天科普、火箭发射观礼、感悟航天精神的同时,也能聆听明代大嵩卫的历史故事,进一步提升航天小镇的知名度。

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今年,凤城正全面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巩固新质生产力产业优势,充分利用“高铁+码头”的临港门户条件,打造以航空航天、清洁能源、海工装备、新材料为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YMG全媒体记者 李晓飞 庞磊 通讯员 孙文玉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云阁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