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的田野上一片繁忙景象。走进威远镇河东村河湾村民小组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连片的玉米地郁郁葱葱,果实累累。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将一颗颗饱满的玉米采摘装袋,随后装车运往外地销售。
集中连片的鲜食玉米等待采摘。(景谷县融媒体供图)
近年来,景谷县威远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轮作倒茬模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县烟草公司通过引导农户将零散土地集中流转,形成集约化种植,同时配合当地政府引进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鲜食玉米种植产业。目前,全镇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达700余亩,平均亩产1.5吨,总产值预计超过300万元。
“以前土地利用率不高,现在通过轮作倒茬,烟叶收完后种玉米,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收入。”河湾村民小组的农户李明永笑着说道。近年,县烟草公司大力推广秸秆促腐还田技术,将玉米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升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在威远镇,“烟叶+玉米”的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效益,还为当地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鲜食玉米从种植、管理到收获,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
“我们把土地租给种植企业或者种植大户,每亩每年能拿到租金,平时还能在基地打工,一天能挣100多块钱。”河湾村民小组的村民王莲芝一边采摘玉米,一边高兴地说道。据河湾村民小组组长周兴林介绍,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实现了“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的双重收益,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
鲜食玉米等待装车。(景谷县融媒体供图)
鲜食玉米以其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威远镇的鲜食玉米不仅销往省内市场,还远销广东、上海等地,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鲜食玉米的种植不仅让我们村的经济活了起来,还带动了周边村子的发展。”周兴林感慨道。据统计,威远镇鲜食玉米产业已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鲜食玉米产业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相关企业和农业技术部门的合作,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威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户的钱包鼓了起来,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许多农户表示,通过参与鲜食玉米种植,他们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了致富的信心。
玉米种植喜获丰收,农户笑开颜。(景谷县融媒体供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鲜食玉米丰收的背后,是景谷县威远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通过土地流转、轮作倒茬、秸秆还田等创新举措,鲜食玉米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未来,这一产业将继续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供稿人: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李炎芸)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盛大开幕。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展馆面积从最初的4.5万平方米扩展到如今的1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从700多家增至6280家,本届展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文简称“文博会”)在广东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这里,大家可以一站式遍览中国千城风情,全球各地风土。在这里,文博会不单是打开一扇感知中国的文化窗口,更能从这里开启文化交流互鉴的探索之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5月14日,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优化工业发展的生产力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明确区县(功能区)主导产业,持续完善开发区配套建设,加强市级层面统筹谋划,推动产业链在区域布局上错位、协同、高效发展。这场高规格会议不仅擂响济南工业强市新征程的战鼓,更以系统性布局为区县产业腾飞
水母网5月2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瑶 通讯员 朱楚华)“想留住人才,除了提供好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还需解决好人才留烟的后顾之忧。”“建议政府支持成立人才创业基金,帮助创业初期的企业渡过融资困境。”5月16日,市政协“清洁能源行业”委员议事室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聚智蓄力——构建人才储备新
浙江桐乡市崇福镇农创客廖万甜对花烛进行授粉。 李方旭摄陕西佛坪县陈家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圆圆(左一)和村民一起拔秧苗。 彭 超摄浙江桐乡市95后农创客廖万甜在乡村种出一片“热带雨林”本报记者邓剑洋“各位花友们,大家看这棵植物,叶片是丝绒质感,叶脉像‘镶了钻’。这是我们培育的天南星科花烛新品,今天首发出售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