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谁为金子疯狂:有人贷款十万博两千,有人不敢再贸然囤货

0人浏览   2025-04-21 20:26:0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凌晨两点,小悦睡意被闪亮的手机屏吞噬着。

国际金价创下历史新高的消息像一针兴奋剂,小悦的精神和肉体既紧张又兴奋。“好!还在涨,赚了,满足!”她喃喃自语,手指不断的滑着屏幕,交易软件里的收益曲线让她暂且放下焦虑。

两周前,小悦通过网贷平台借了10万元投资黄金,从那时开始,她的生活就彻底被这些跳动的数字绑架。黄金相关的交易软件成了她每天打开次数最多的应用,甚至超过了社交软件。

“772元/克时全仓买入,792元/克时果断清仓,778元/克时又试探性建仓......”这些数字,变成黄金在她记忆和生活中刻下的烙印。

今年以来,暴涨的黄金,让无数消费者陷入躁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都在热议着这个被视为避险资产的金属,如今却成了财富的“赌场”。

像小悦这样贷款炒金的人并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坚信黄金长期只涨不跌,于是通过贷款、信用卡等方式加杠杆,试图在黄金市场中分一杯羹。然而,在市场的另一头,黄金卖家却不敢贸然存货。

谁也不知道,在这场黄金盛宴的尽头,究竟是会赚得盆满钵满,还是血本无亏。

黄金“赌局”

2025年的黄金市场,正在演绎一场足以载入金融史册的“疯狂”。

今年3月份,国际金价突破3000美元大关之后,金价就开始越涨越疯,持续刷新投资者的认知。截至发稿(4月21日12:15),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上涨至3390.8美元/盎司,较年初上涨约27%。

这样的高位价格,在黄金市场中并不寻常。然而,市场的热度似乎还在持续升温。

连日来,高盛、瑞银等国际投行进一步上调了对黄金的价格预期。瑞银将金价预测上调至3500美元/盎司,而摩根大通则预测2025年中国央行黄金购买量将达到约850吨,金价达4000美元将“比预期来的更快”。

受此影响,以人民币计价的现货黄金价格也涨到801.40克(截至发稿4月21日12:15),年内累计涨幅达到约28.09%,基本持平与2024年全年涨幅。在零售端,周大福、周六福、潮宏基、六福珠宝的首饰金价涨至1039元/克。

国内现货黄金走势图 图源:Wind数据截图

“这行情,到底是福还是祸?”

在社交媒体上,这个直击灵魂拷问已掀起一场热议,把消费者的情绪撕裂成两个极端:“现在不买黄金就等着后悔吧,以后只会越涨越贵,突破4000美元指日可待。”“当菜市场大妈都在讨论黄金的时候,就该跑了!”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正悄然蔓延。有投资者甚至借助消费信贷工具,试图在这场看似稳赚不赔的游戏中分一杯羹。他们刷爆信用卡、申请网贷、动用各种消费分期额度,将借来的资金押注在黄金上。

刚毕业没多久的00后小悦就是这场“杠杆炒金”热潮中的一员。

她坦言,自己通过网络借贷平台,以日计息的方式贷款10万元,以此作为本金去购买黄金投资类产品。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了数次短线操作:772元/克买入,792元/克抛售;778元/克再次入场,785元/克抛售全部迅速离场。

“扣除200多元的贷款利息后,净赚2100元,我已经很知足了。”小悦的语气中透露着谨慎,“虽然市场都在喊黄金要冲800元/克,但现在的涨势实在让人心惊,不打算继续买了”。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某平台白条日利率通常为 0.03%-0.1%(具体以借款页面显示为准)。若按0.03%的日利率计算,10万元贷款一周(7天)的利息成本为 210元(100000元×0.03%×7)。

表面上看,小悦用这笔资金在黄金市场净赚2100元,收益率达2.1%,似乎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然而,黄金市场本身就具有高度波动性,市场一旦回调,她的收益就可能会被完全抵消,甚至开始亏损。

与此同时,这种借贷投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逾期违约金日息和信用风险等成本是不能被忽视的。

图源:图虫创意

小悦苦笑:“自从贷款买了黄金,这日子过得是心惊胆战的。”

她想起白天在理财群里看到的那些讨论,那些消息就像一颗颗重磅炸弹,“美联储可能推迟降息”“地缘政治升温”......每一个消息都可能让金价翻天覆地。

在这场黄金暴涨的狂欢中,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满载而归。一些抱着“赌一把”心态入场的投资者,正深陷亏损的泥潭难以自拔。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清明节前后,有投资者贷款了110万元资金买黄金。申请贷款的时候金价在700元/克左右,等贷款到手时金价已经涨到了736元/克,在网友的劝说下,他决定将全部贷款投入黄金市场,入手了1500克黄金。

随后几日,金价上扬到740元/克,他又追买了200克,却没想到金价快速下跌。截至4月7日,他贷款买的1700克黄金已经亏损超过4万元。他自嘲,“进场才五天时间,赔了个底朝天”。

为风险焦虑

“贷款炒金”之外,另一种更为隐蔽的“买金套现”模式成为许多消费者眼中的生财之道。

有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分期贷款、银行信用贷款等方式,在网络等平台上购买黄金饰品。待金价上涨后,再转手出售,利用差价偿还账单并获取一定盈利。

通常情况下,金条、金豆属于投资金,不可使用借贷方式购买。然而,金戒指、金项链等饰品属于消费品,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这使得消费者在贷款购买黄金饰品后,将首饰熔化换成金条或金豆,再将其转手出售或卖给贵金属回收平台,从而还上利息并赚取差价。

时代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发现,这种贷款套现的方式其实并不划算,而本质上是在对黄金涨幅“赌博”。

时代周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某银行了解到,当前该银行面向客户群体发放的最便宜的消费贷,额度最高50万,最长期限为5年,月息0.14%。

若向银行贷款10万元,5年还款,每月还款本金约为1667元,加上每个月还利息140元,每月需还款1807元。

假如用贷款的10万元购买黄金,按当前现货黄金801.40元/克来计算,可以购买124.78克。若黄金涨到820元/克时卖出,那么可获差价2320.908元,这笔赚取的差价能还上银行账单。如果金价持续上涨,还可以赚取额外的利润。

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

以水贝市场里回收金价与销售价为例,两者差值约为 25 元,这一差距较之前明显扩大。在此之前,黄金的回收价格通常比售价低10-15元左右。

这就意味着,随着回收价和销售的价差进一步拉大,“买金套现”的话,实际收益会减少,甚至可能无法覆盖银行的还款金额。

在此背景下,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近期金价高涨的背景下,直接回收套现的情况更为火热。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私营黄金回收店时发现,部分商家的回收规模从往年的月均十几克,激增至当前单月超百克。前来变现的消费者大多以应急资金需求为主,希望通过出售手中的黄金来快速获取现金,以应对眼前的经济压力。

而置换的热情或不及回收套现。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发现,各大品牌商推出“以旧换新”黄金置换活动。例如,中国黄金推出的以旧换新业务,规定本品牌的旧黄金可以“克换克”,零损耗;而非本品牌的旧黄金则会有5%的损耗。如要换购更大克重的黄金饰品,还需要补足差价和支付一定的工费。

走访期间,时代周报记者发现,选择置换的客户寥寥无几,销售人员的推销热情远大于消费者的参与热情。

在另一面,黄金价格在高位波动下,黄金回收店铺的老板们如履薄冰,不敢贸然存货,大多选择随买随卖。一位老板向时代周报记者感慨:“金店倒闭容易,开店难。现在金价涨得这么高,就像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不仅仅是金店老板心存忌惮,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人发帖询问:“投资黄金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或许只有去掉“炒作”的标签后,人们才会真正认清黄金投资的本质。

如今,黄金还在上涨,截至发稿(4月21日12:15),国内金价已上升至802.18元/克。在这场黄金的盛宴中,有人为财富狂欢,有人为风险焦虑,众生百态,尽显其中。

而在这背后,谁也说不清楚,金价涨跌的终点在哪里。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内小悦为化名)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