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姜群)“簌簌”的麦秆断裂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金色麦浪在联合收割机的穿梭中化作粒粒饱满的麦粒。近日,随县新街镇5.6万亩麦田迎来丰收,广袤田野上涌动着夏粮归仓的喜悦。
在随县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胡堂村,随县天运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1700多亩小麦田宛如金色海洋。合作社负责人王成建站在田埂边,紧盯正在作业的七八台收割机,难掩兴奋:“这次请来的江苏收割团队技术过硬,七八台收割机同时作业,3、4天就能完成全部收割。自动化的机器自带收割、脱粒功能,收下来的麦子只需烘干就能直接上市,比以前节省了一大半时间。”
驾驶收割机的孙贵军师傅刚结束油菜收割工作,又马不停蹄投入小麦抢收。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介绍:“我们五月初就从江苏赶来湖北,先在周边地区收割油菜、小麦,现在转战新街镇。这边大片的标准农田太适合机械化作业了,一台机器每天能收割100多亩,比在丘陵地带快多了。下个月我们还要去河南,继续抢收夏粮。”
不远处的随县彤欣成家庭农场同样一派繁忙,五台收割机正以“雁阵”队形在1000多亩麦田里来回穿梭。农场负责人蒯灵巧现场协调作业,对比今昔感慨颇深:“以前农忙季,1000多亩地每天得雇上百人,镰刀收割、牛车转运,忙活一两个月才能收完。现在5台收割机同时开工,每天能收300多亩,三四天就能结束战斗,十来个工人就能轻松搞定。”
谈及现代农业生产的变化,蒯灵巧打开了话匣子:“多亏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现在从集中育秧、机械旋耕、机械插秧,到无人机飞防、烘干储存、销售加工,全程都有专业团队提供‘一条龙’服务。散户把田地托管给‘田管家’,从种到收完全不用操心;我们种植大户之间也会互帮互助,共享农机设备、技术资源,成本降下来了,效益却翻了番。再加上农技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培训,专家到田间手把手教我们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种粮心里更有底了。”
新街镇农技中心副主任周传文介绍,今年全镇小麦种植面积达5.6万亩,较去年扩种2000亩。尽管遭遇干旱天气,但通过推广药剂拌种、配方施肥、机械条播、小麦“一喷三防”等10余项新技术,不仅有效预防了赤霉病,还实现了小麦品质的大幅提升。“今年的小麦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收购价格预计比往年会高点。” 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周忠学补充道,“目前全镇基本完成‘小田并大田’标准化改造,农田平整度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提升近40%,亩均生产成本降低约60元。”
新街镇的夏粮丰收不仅是金黄麦浪的视觉盛宴,更是现代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升级、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适度规模化经营增产增效的生动实践。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沈阳连日来持续高温,张强和工友正忙着进行小区进户线提升改造中的焊接管道工作。连日来的高温天气,使沈阳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大街小巷均被酷热所笼罩。当烈日炙烤大地,多数人躲在空调房避暑时,有一群人却在城市地下深处默默坚守。供暖管线焊接工人张强正和工友们在闷热的地下作业空间,进行供暖管线焊接工作,用汗水与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褚艳玉 胡旭东)仲夏时节,麦积区石佛镇的广袤田野上,麦浪滚滚,机械轰鸣。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优质小麦,奏响了夏粮丰收的“进行曲”。 在位于石佛镇的麦积区军华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田里,随着阵阵微风吹过,麦浪层层翻滚。两台联合收割机正马力全开,穿梭于金色麦田之中进行收割作
“三夏”时节,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河南西华县的麦田里作业。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1959年,甘肃省张掖市梁家墩人民公社小麦成熟,开镰收割。甘肃日报摄影部供图过了芒种,布谷鸟便一阵紧似一阵地叫了起来。这鸟,似乎有一种魔力,由南往北地飞啊叫啊,于是,天,一天比一天热起来;空气,也一天比一天燥起来。田里的麦子,
日常饮食中,你吃米饭更多,还是吃馒头/面条更多?这可能关乎你的心血管健康!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的数据,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死因。那么,长期吃米和长期吃面的人,谁的心血管更健康?近日,一项基于我国老年健康调查发现:爱吃这种主食的人心血管病风险更高!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AI
新华社天津6月13日电 记者手记:走进天津港,窥见未来现代化港口的模样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杨文 渤海湾畔,海波荡漾,一艘艘万吨货轮正在天津港有序装卸。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中,有海风带来的丝丝凉意,也有起重机作业的厚重轰鸣声和货轮发出的悠长鸣笛声。 这座昼夜不停的超级港口,在今年1至5月取得了不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