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杨怡琴 王俐燃
通讯员 包晓霁 陈凯
视频剪辑 轩逸瑶 邓春兰 彭婉馨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在等待了73年之后,方汉炳终于知道了父亲方金耀的归宿——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025年清明前夕,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DNA比对告知书,73岁的方汉炳落下了泪水。
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统一部署,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方汉炳和方金耀烈士遗骸的DNA比对成功。这也是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参与比对成功的第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方汉炳儿时也看过电影《英雄儿女》。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影片中“王成”的原型,正是父亲的战友。他们的一腔热血,一起洒在了朝鲜半岛的那个高地上。
对父亲的全部记忆
都来自亲人的讲述
“方金耀,湖北麻城人,1931年11月出生,1953年6月,在朝鲜281.2高地牺牲,职务是机枪手。”这是中华英烈网上,关于方金耀烈士事迹的全部记载。
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对方金耀的记载
1952年,父亲离开老家麻城市白果镇麻溪河村时,方汉炳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不足3个月。后来他从奶奶那里得知,父亲出发时对家里说:“我才20岁出头,有后代,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志愿军,保卫国家!”
父亲参军后,就再没有回来。3年后,大队干部给家里送来一张烈士证和一面光荣牌,告诉家人,方金耀牺牲在朝鲜了。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母亲改嫁,方汉炳由奶奶抚养长大。
“每次奶奶提起父亲,都会流眼泪。”方家的老家在麻城市白果镇麻溪河村十组方家河垸。父亲是家里的独子,没有留下任何画像和照片,方汉炳对他的样貌没有任何印象。听奶奶说,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是村里的俊后生,还和村里的戏班学楚剧,会唱花旦。
临行前,方汉炳端详着父亲的烈士证
1983年,民政部门为方家换发了新的烈士证,方汉炳把这张烈士证收藏在家里,已经42年。对他来说,这是父亲留给他唯一的印记。
每年清明时节
都会向着北方祭拜父亲
和父亲一起去参军的还有方汉炳的一位同族大哥,他在部队后勤部门服役,志愿军回国后他回到了村里,就住在方汉炳家附近。长大后的方汉炳曾经找到他,询问父亲牺牲的经历。这位大哥说,他并没有参加前线的战斗,但是知道敌军在战场上向志愿军阵地发起了炮击,方金耀和很多战友都牺牲了。当时部队通过领口和袖口缝的名字确认牺牲战士,但没有发现父亲的姓名,这位大哥怀疑,方金耀是被炮弹炸得尸骨无存。
每年清明节,家家户户在扫墓时,方汉炳都会向着北方的方向,给父亲磕头上香。他只知道那个大概的方向是朝鲜,但是父亲究竟在哪里,这是他70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开的心结。
事情在2022年有了转机。那年9月,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部分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的直系亲属,抽取血样样本,与从韩国送回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DNA比对。两年多后,终于传来好消息:确认方汉炳和方金耀的比对成功。
“我不怨他,他是为国家牺牲的,我很佩服他!”捧着父亲的烈士证,方汉炳老泪纵横。
方汉炳把烈士证用红布包好
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安慰他,比对成功,说明方金耀的遗骸被保存了下来。
经过数十年的雨雪风霜,砂石掩埋,并不是所有遗骸都能提取到用于比对的DNA活性物质。据了解,在这次比对中,麻城市共有12位烈士遗属采集了样本,统一送往北京进行比对,其中只有方汉炳比对成功。
父亲是《英雄儿女》“王成”的战友
这名机枪手在72年前英勇牺牲
方金耀在最后一次战斗中的情况,今天已经难以有准确记录还原。但1953年6月的281.2高地战斗,在志愿军军史上是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激烈战斗。方金耀和牺牲的战友都属于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
2023年7月,《解放军报》曾刊发报道,记录这次战斗中的一幕。
随着志愿军夏季反击战打响,1953年6月24日,第218团进入一线阵地,为反击281.2高地进行准备工作,待令出战。281.2高地位于铁原郡西北驿谷川北岸,三面临水,地势险要。主峰西、北两侧各有一处无名高地,像一对蟹钳前伸,成为主峰前沿良好的支撑点。该地经敌人长期设防,构成了以坑道为主体的环形防御体系。29日晚,第218团发起281.2前沿两高地第一次反击战,牵制敌人,配合金城方向部队的攻击。第5连第1排于22时43分攻占北无名高地,除反斜面坑道为敌主峰火力严密控制未攻克外,其余两条坑道均已攻下。待主峰援敌赶到反扑时,该排一面转入坑道坚守,一面积极打击敌反扑。30日零时,团里配属第5连第4班步话机一部。该班集中兵力打退敌两次反扑后,全力攻下反斜面坑道。
因坑道口面对主峰,不利于我方使用,步话机员于树昌一次次向团部报告战斗情况,请求炮火支援。天亮后,敌人的反扑愈加猛烈,阵地上只剩下于树昌一人。整整一个上午,他沉着地调动炮火,打垮敌人一次次反扑,顽强坚守阵地。团部的702型步话机传来于树昌坚定的声音:“猛打呀!敌人上了我的地堡顶!”“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地堡,开炮!向我开炮!”战斗到最后,于树昌跃出地堡,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敌群……团部步话机的耳机里发出一声破裂的爆音,接着,一切声音都沉寂了。团长孙斌怒目圆睁,怒吼道:“所有炮火,朝阵地上给我狠狠地打。”复仇的炮火,猛烈地轰击敌人。
于树昌的故事,被写成了报告文学《向我开炮》,他也是后来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主要原型之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台词,和《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的歌词一起,成为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临行前,方汉炳整理行装
做父亲爱吃的火烧粑
他想去沈阳看父亲
方金耀的遗骸回国后,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在拿到告知书后,方汉炳亲手做了一个火烧粑。这是麻城地方的特色小吃。奶奶曾告诉他,父亲以前最爱吃她亲手做的火烧粑。
带着火烧粑,方汉炳来到了麻城市烈士陵园。在这里的英烈墙上,有父亲的名字。他把火烧粑放在父亲的名字下方,在淅淅沥沥的小雨里,对父亲深深磕头祭拜。
已经73岁的方汉炳,患有肺气肿,晚上要吸氧才能睡着。但是他仍想去沈阳,看看父亲长眠的地方。
“父亲牺牲后,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着我,村里人都格外照顾我。”方汉炳说,从小他就备受关爱,不仅有抚恤金,读书免了学费和书本费,奶奶去世的时候也是大队帮忙办的后事。他也想去亲口告诉父亲,他生活得很好,请父亲放心。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这场持续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残酷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用鲜血,捍卫了正义,换来了和平。
从2014年至今,我国已连续10年迎回共981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自2020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以来,已先后为20多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确认身份。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当地时间4月4日,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在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旧址纪念碑前举行悼念活动,缅怀在1999年北约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3位烈士。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明携全体馆员、中国驻塞新闻工作者、中资公司、华侨华人代表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鞠躬默哀,深切缅怀烈士,表达崇高敬意。1999年5月7
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4月3日邵阳讯(通讯员 鄢跃斌 杨飞萍)“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发奋读书,做有理想、有本领的接班人!”4月3日上午,一场庄严肃穆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在湖南省新宁县宛旦平烈士陵园举行,来自该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思源实验学校的60余名各界代表参加了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杨怡琴 王俐燃 通讯员 包晓霁 陈凯视频剪辑 轩逸瑶 邓春兰 彭婉馨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在等待了73年之后,方汉炳终于知道了父亲方金耀的归宿——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2025年清明前夕,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DNA比对告知书,73岁的方汉炳落下了泪水。根据退役军
二月的一天,在智利南端的麦哲伦海峡,23 岁的阿德里安和父亲戴尔正在划皮划艇。那天,天空积云层叠,海面上泛着不算大但绵延不绝的波浪。划至圣伊西德罗灯塔附近时,戴尔忽然听到身下传来惊涛骇浪般的巨响,他猛地一回头,发现刚才还在身边的儿子消失了。短短几秒后,阿德里安重新浮出水面,随即,一个黑色背鳍在旁边缓
4月1日,宜宾市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一场以“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砥砺前行”为主题的远足扫墓活动,旨在磨砺学生意志,传承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出征仪式在学校足球场举行。全体师生身着整齐的校服,各班按男女生两列纵队集合完毕,精神抖擞,整装待发。随后,队伍沿着既定路线徒步前进,从学校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