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赏春、文化体验、亲子互动……清明小长假期间,西宁市文旅市场迎来强劲复苏。4月6日,记者从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获悉,清明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7.6%;实现旅游消费1.92亿元,同比增长17.07%,文旅经济活力迸发,市民游客在春风中感受高原古城的独特魅力。
重点景区人气飙升 亲子游、文化游成热点
假期第三天(4月6日),纳入监测的20个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6.75万人次,同比增长46.42%。其中,新华联童梦乐园以1.53万人次的接待量成为“流量担当”,同比激增922%。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体验后感慨:“假期不想出远门,童梦乐园的春日主题活动特别丰富,孩子玩得尽兴,还能学到传统文化知识,家门口的乐园越来越有吸引力了!”青海野生动物园同样人气高涨,憨态可掬的雪豹、兔狲等高原特色动物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年轻游客张先生表示:“看到野生动物保护成果,感受到生态西宁的魅力。”
文化场馆亦成为市民“充电”好去处。青海省博物馆推出的“清明民俗展”吸引众多家庭参观。“带孩子来了解传统节气习俗,比单纯踏青更有意义。”市民王先生说道。
商圈街区涌动消费潮 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
商业综合体与特色街区成为假日“烟火气”聚集地。唐道·637旅游休闲街区人头攒动,街边特色小吃摊位前更是一位难求,夜间灯光秀与非遗市集吸引年轻人驻足拍照;力盟商业巷步行街则通过汉服巡游、文创快闪等活动焕新传统商圈体验。“街区氛围比往年更热闹,既有文化味又有时尚感。”本地大学生小刘表示。与此同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三天接待游客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7.19%,周边乡村的采摘、农家宴预订火爆,市民陈先生一家选择近郊短途游:“呼吸新鲜空气,品尝农家菜,是放松身心的好方式。”
文化惠民浸润假日 服务保障筑牢安全线
假日期间,西宁推出40余场文化主题活动,“百姓大舞台”花儿演唱会、非遗手作体验等线上线下活动惠及21万人次。65岁的市民赵阿姨参加了社区“清明诗会”:“和老姐妹们一起朗诵诗歌,既缅怀先人又陶冶情操,这样的假期很充实。”
安全有序的出游环境为火爆市场保驾护航。文旅部门累计出动检查组12次,检查景区及文化场所47家次,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实时监测人流、发布提示,未发生安全事故。游客周女士点赞:“景区预约流程顺畅,志愿者服务贴心,游玩更安心。”
这个清明假期,西宁以“文化+生态+消费”的多维供给,绘就了一幅“近悦远来”的春日盛景图,彰显出高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来源:西宁晚报)
编辑:张勇
近日,记者从大东区了解到,7月22日,大东区龙之梦动物园将开放沈阳室内最大规模、专业级活体昆虫生态展馆。此展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全年开展“大型珍稀动物+活体昆虫纲”的动物科普综合主题场馆。据介绍,本次打造升级的沉浸式活体昆虫生态科普场景,在80余种大型野生动物近距离科普基础上,增设了昆虫纲“365天培
酷暑之下,避开白天的高温烈阳,清凉的“夏日夜游”成了文旅市场新宠。从成都锦里的灯笼映着石板路,到重庆洪崖洞的灯火坠入江波,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乐舞翩跹,到青岛啤酒节的欢歌笑语,夏日夜游正以蓬勃之势,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新动能,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民生画卷。 夜间消费的火热,源于供需两端的精准对接。
7月18日,巴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盛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巴彦印记 北疆传承”主题宣讲活动。在赛罕区巴彦街道,千年古塔的砖石铭刻着多民族交融的印记,非遗剪纸的纹路延续着民俗的温度,社火表演的鼓点激荡着传承的热情。这里以“巴彦印记 北疆传承”为脉络,将北疆文化的根脉深植于街巷肌理,在守正创
7月19日“歌游内蒙古 天天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在锡林浩特盛大启幕吸引了超10万游客与民众热情参与开幕式上320余名青年志愿者微笑迎接八方游客耐心指引活动流程细致解答各类咨询切实保障现场秩序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那达慕注入青春暖流观礼台及游客服务组志愿者在观礼台两
△加沙地带(资料图)当地时间7月20日,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警告称,以色列军方对加沙地带代尔拜拉赫地区发布的大规模撤离令,正在对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人道生命线造成又一次沉重打击。据悉,此次撤离令覆盖代尔拜拉赫地区约5.6平方公里,波及四个街区。初步估算显示,发布命令时,该区域约有5万至8万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