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研报预计:中国新能源市场5年内将迎洗牌 仅15个品牌能“存活”

0人浏览   2025-07-17 13:32:00

日前,全球管理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发布《2025全球汽车展望》。该报告预计,到2030年,目前在中国销售新能源汽车的129个品牌中,只有15个仍将保持财务活力。这些品牌数量仅占当下新能源汽车品牌的11.6%。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市场将经历残酷的洗牌,当前活跃的众多品牌或将黯然退场,最终只有极少数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存活。与此同时,报告还指出,中国车企正加速向欧洲等海外市场扩张,到2030年有望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多数品牌生存不易

AlixPartners报告预计,当前在中国市场的129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到2030年仅剩15家能维持财务健康,高达近90%的汽车品牌面临着出局风险。

报告认为,经济规模是利润的主要驱动因素。如果按照至少卖过一辆车的口径来计算,去年的新能源车品牌有129个,这一数字与2023年的137家相比,已经有所萎缩。其中还有很多品牌的销量低于1000辆,可以被认为实质上已经没有参与市场竞争。

报告还提到,销量高于10万辆的品牌一直在增加,这显示出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得成熟,市场将出现明显的整合,只有最具竞争力的品牌有望在未来几年取得成功。

图源:研报截图

在这场淘汰赛中谁能最终存活,盈利能力或是决定生死的关键“筹码”。从盈利情况来看,截至去年,除比亚迪、理想汽车与赛力斯外,尚没有其他上市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实现全年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广汽集团、北汽蓝谷等多家车企净利润则出现亏损。其中,广汽集团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北汽蓝谷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3亿元。江淮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23亿元。

新势力造车企业中,蔚来2025年一季度归净亏损为68.91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31.1%。小鹏汽车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6.6亿元。零跑汽车今年一季度亏损1.3亿元。

由此可见,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盈利难题,多数企业仍在持续亏损中。但随着资本风口逐渐收紧,依赖外部融资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构建可持续的自我造血能力,是新能源车企存活的关键前提。

AlixPartners亚太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负责人戴加辉称,美国原来也有100多家车企,慢慢整合到现有的33家,驱动因素主要是供多于求导致的。

加速出海欧洲市场

当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加速出海成为中国车企生存的新突破口。

AlixPartners预计,随着中国车企加快海外市场本地化进程,加之欧洲车企产能利用率下降,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市场的年产量将增加80万辆,市场份额翻倍至10%。

图源:研报截图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中国车企产品与欧洲车企产品相比售价相对更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成熟的供应链优势。以大众ID.3为例,这款车曾因在中国和德国售价差异过大,引发了德国消费者不满。

据了解,在2023年7月,国内市场经过新一轮优惠,大众ID.3价格下探至12.59万元(约1.6万欧元)。而在德国市场,大众ID.3起售价约为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

大众集团发言人当时解释称,一是因为中国市场具有生产成本优势;二是该车型所有供应商均来自中国,较短的运输路线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得售价更低。

图源:财经网汽车摄图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掌握了先发优势,产业链相对完整。无论是‘三电’,还是智能化产业链,都是欧洲传统车企所不具备,或者说相对欠缺的。整体来看,我们具有更强的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品牌方面,欧洲用户对本土品牌忠诚度较高,但随着消费者逐渐体验我们的产品,包括产品的科技感,通过口碑传播,会有一部分消费者乐于接受中国车企的产品。”

目前,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愈发成熟,进军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越来越多。据新浪财经统计,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本土化建厂、技术输出等多种模式,推进在欧洲市场的布局。

以比亚迪为例,其已经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布局工厂;奇瑞与西班牙车企EV MOTORS合作,接手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原日产工厂;零跑汽车通过合作伙伴Stellantis集团的欧洲工厂来实现本土化生产;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设厂已开始评估选址;上汽集团也已决定在欧洲建厂。

市场研究公司Dataforce此前发布报告显示,今年2月中国车企整体销量持续增长,比亚迪、奇瑞、上汽、小鹏、零跑等主要车企集体发力,新车销量同比大涨64%,达到38902辆。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2.5%提升至4.1%。

到了今年5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同比激增85%至60215辆,突破6万辆大关,且市场份额达5.4%,创下历史新高。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车企的强势扩张正在改写欧洲汽车产业格局,凭借成熟的供应链与产品竞争力,中国品牌通过本土化生产有望加速渗透欧洲车市腹地。

无论在国内市场血拼还是在海外开拓新增量,129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终将面临市场的残酷考验。

内容综合自观察者网、中国汽车报、新浪财经等。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