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作者:王莉莉(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副研究馆员)
近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遗产节”)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巡游、对话、展演、体验、展览等活动将各式各样的非遗文化集结在一起,使茶艺、编织、舞蹈、美食、服饰、陶瓷等非遗文化载体齐聚一堂,为人们带来了一场集视、听、触、感为一体的盛宴。
在一场场非遗巡游、非遗对话、非遗展览中,我们看到非遗融通古今的鲜活场景,切身感受到非遗真正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活化石”到“潮生活”,就是要对非遗的文明基因进行现代性转译。穿透历史的帷幕,把握非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创新非遗智慧、升华非遗精神、创造非遗价值。如郫县豆瓣从“日常饮食调味品”转向“慢生活哲学载体”,将其300年酿造历史中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对匠心安守的哲学,转化为现代社会的慢生活智慧;滑县木版年画从寄托乡土信仰的器物变为都市青年的精神陪伴品,在文化记忆与情感的唤醒中焕发了非遗文化的时代活力。这些都是对非遗文明基因进行现代性转译的成功案例,实现了文明潜力与经济潜力、非遗传承创新与文明变现增值的高效互动。
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特定群体深刻的文化记忆与浓厚的文明情感,正因如此,人类才能在落后的物质生产中激发出旺盛的文化需求、创造出众多文明成就。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就要使之回应现代生活情感的触点,结合非遗内容挖掘新的情感锚点,进而引发时代反响。那些久经岁月的非遗正因有了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加持,才洗净了满身风霜,重新焕发出生机。
数字技术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手段。遗产节中《二十四节气》非遗主题游戏、“妙笔生花”数字刺绣、《有趣的甲骨文》VR展、“数练太极”智能系统等数字产品激发了非遗的时代生命力,以现代技术重构非遗表现形式,让人们感受文化智慧、体悟文化魅力、享受文化成就。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不能仅仅依附于传承人,而需要在新的传承主体、传播主体、受众群体中释放活力。本届遗产节响应政策要求,开拓“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播者+非遗用户”的共创主体,注重培养青年一代非遗传承人,让小小萌娃传承人参与展演;打造非遗红人、名人、代言人,释放非遗文化潜力、吸引力;多渠道多领域多媒介搭建非遗展销平台、开发非遗用户市场,在“传承—传播—共享”中搭建非遗共创生态。
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需要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跳出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让非遗在各式生活图景中自然活现,成为街头巷尾、衣食住行中自然而然的存在。如街边茶馆的悠然茶香、公园晨练的太极神韵等都是成功的范例。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就是让非遗在市井中“绽放”出新的文明之花,在创新文艺形式、文化内容、文明形态中传递人类智慧、精神、价值,在文明对话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09日 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西平县盆尧镇:“艺路童行”护成长 文明实践润童心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西平县盆尧镇组织志愿者团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艺路童行”暑期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形式,为乡村儿童搭建起一个充满创意与温暖的成长平台。大学生志愿者为同学们讲解绘画等基础知识,带领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乡村美景。孩子们用
酷暑之下,避开白天的高温烈阳,清凉的“夏日夜游”成了文旅市场新宠。从成都锦里的灯笼映着石板路,到重庆洪崖洞的灯火坠入江波,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乐舞翩跹,到青岛啤酒节的欢歌笑语,夏日夜游正以蓬勃之势,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新动能,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民生画卷。 夜间消费的火热,源于供需两端的精准对接。
7月18日,巴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盛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巴彦印记 北疆传承”主题宣讲活动。在赛罕区巴彦街道,千年古塔的砖石铭刻着多民族交融的印记,非遗剪纸的纹路延续着民俗的温度,社火表演的鼓点激荡着传承的热情。这里以“巴彦印记 北疆传承”为脉络,将北疆文化的根脉深植于街巷肌理,在守正创
人物简介 肇恒昌 男,满族,1947年出生,清兴祖福满三子索昌阿(清太祖努尔哈赤三祖父)后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民间故事”省级传承人。现任沈阳市满族联谊会高级顾问。在沈阳市满族民俗博物馆一隅,78岁的肇恒昌面前的展柜内放着一双陈旧的靰鞡鞋,另一侧挺立着象征满族祭祀传统的索罗杆。这里是他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5日讯(记者 蔡矜宜)7月2日至4日,湖南省42式太极拳剑精修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长沙国义堂举行,百余名太极爱好者欢聚一堂,为湖南太极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太极拳女子全能冠军吴阿敏老师的教学堪称一场动静相生的艺术示范。她目光如炬,去繁就简。“此处劲力从脚底踏地生根,经腿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