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春和景明之际,广袤大地迎来春耕忙。在广东,一场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奇妙融合正在上演——“种子天上飞,插秧机自己跑”,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而是真切地发生在广东的田间地头的景象。日前,羊城晚报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极飞超级农场,感受到了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无限可能。
应用场景1插秧机装上农机自驾仪“自己跑”
坐上插秧机,双手无须触碰方向盘,插秧机便自动直溜走,还能自动转弯,边走边插秧……在极飞超级农场,记者体验了一回现代农机作业。这般神奇的操作,得益于一台小小的农机自驾仪。
以往的传统插秧机作业,需两人配合,一人把控方向,一人整理插秧盘。如今插秧机安装了信号接收器和农机自驾仪方向盘,通过手机简单操作,单人单机操作便能轻松完成插秧,不仅节省人力,还能大幅提升效率。
据极飞科技政府事务经理卢钊颖介绍,仅需20分钟安装,就能让传统农机实现自动驾驶。根据用户反馈,使用插秧机自动驾驶,一天能节省300元-400元的人力成本,可谓农民的“插秧神器”。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74%。卢钊颖介绍,如今,装配了自驾仪的农机已在全国多个农村地区投入使用,广泛应用于开沟、播种、起垄、覆膜、插秧等作业。
应用场景2
无人机撒种施肥除草运输样样行
在超级农场另一块农田,使用的则是农业无人机直播撒种技术。只需要在手机上按下启动键,无人机便会启动,按照全自动规划生成的最优航线,有条不紊地穿梭在农田上空。到达指定位置后,机身下方播种装置启动,饱满的种子倾泻而出,均匀撒落田间。飞行高度、速度稳定,播种间距和深度精确无误,飞行轨迹、播种进度等参数尽在掌握之中。不一会儿,农田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科技的力量让播种变得高效又精准。
无人机进行自动撒种
极飞科技超级农场运营负责人叶永辉介绍,农业无人机不仅可以播种、施肥,还能防治病虫草害、运输等。
在养殖塘边,养殖户们则借助无人机投喂小龙虾饲料。红黑色相间机身的无人机,四组宽大螺旋桨,下方是装满饲料的料箱,启动后,无人机嗡嗡作响,盘旋一圈确定路线,到达位置后,饲料如雨点落入水中,小龙虾们挥舞钳子争抢食物,水面一下热闹起来。无人机投喂省时省力,撒料均匀,比人工投喂更方便。
具备液体喷洒、固体颗粒的播撒、航测、运输等多功能的农业无人机,最大载重可达80公斤。它们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变革,让农民从面朝黄土的繁重劳作中解放双手,迈向指尖耕作的智慧丰收之路,也让我们看到科技为农业带来的无限可能。
应用场景3
智能水肥管理系统,一部手机管好地
在农田灌溉和施肥等日常管理环节中,农户仍然普遍面临着高强度、高投入、低效率的难题。例如,传统灌溉方式通常依赖人工手动逐个开关阀门和调节水量,灌溉时机与水量调整更多依靠经验和直觉。这不仅难以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肥需求,还常导致资源浪费,并影响作物生长。
针对这一难题,极飞智能水肥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叶永辉介绍,它可轻松接入现有灌溉设备,让灌溉和施肥同步进行,为农场提供高效的水肥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农户只需在手机上提前设置好计划,智能用电开关、电动阀、施肥机就能自动协同,定时定量地将肥料输送至作物根部,同时稳定控制水分供给,从而有效提升作物产量、节省水资源并降低生产成本。
【“新”对话】
应用农业无人机后一地棉花亩产翻倍
羊城晚报:请介绍一下你们的农业无人机的成本、应用场景?
叶永辉:通过近十几年的技术更新和创新,目前我们最新款的P150 Pro农业无人飞机售价4万元左右,而且功能更强大,能直播撒种、投喂饲料、喷洒农药等。
羊城晚报:这些农业的新科技,您认为是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
叶永辉:举个例子,我们在新疆有一块3000亩的棉田,传统管理方式需要30多人。通过我们科技化的农业设备完成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如今仅需2名人员管理。最初每亩棉田仅有250多公斤产量,使用新科技后,2024年平均亩产增长到500多公斤,创下了当地最高的单产纪录,种植的成本也节约了21%,成为当地智慧农业的标杆示范农场。这是通过无人机等农业科技创新设备的应用,实现了降本增效实实在在的例子。
最初无人机只是一项技术,我们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农业,还催生了“飞手(即无人机操控员)”等新兴职业,更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回到家乡,从事农业工作。
【记者手记】
智慧农业开启农业新时代
提及种田,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这样一幅画面:农民挽起裤脚,踏入泥泞的水田,弯腰弓背、辛勤耕耘。每一粒种子的播撒、每一株秧苗的栽种、每一粒果实的收获,都见证着一次次弯腰的艰辛,饱含着农人的心血和汗水。
然而,在走访超级农场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农业可以不是传统印象中仅靠体力和汗水支撑的行业。新技术给农事作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如今,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插上科技翅膀的新型农业设备大显身手,轻松完成各项农事操作。农民无须再频繁下田,就能高效完成任务,这无疑是农业发展的巨大进步。
农业无人机、农机自驾仪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革新了传统农业的作业模式,更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农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以农业无人机为例,其广泛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十几年的技术迭代与创新,如今花费4万元左右就能购入最新款的农业无人机。它功能强大、身兼数职,直播撒种、投喂饲料、喷洒农药等工作都能出色完成,可以成为农民的得力帮手。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催生了“飞手”等新兴职业。不少年轻人购置农业无人机,投身“新农人”的创业浪潮。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全新活力,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科技的强大力量正推动着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华丽转身,引领着农业朝着智慧化方向大步迈进。这不仅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筑牢根基,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羊城晚报2025年4月8日A5版
策划|林洁 黄丽娜 侯恕望
统筹|黎秋玲 宋金峪
文|记者 黎秋玲 李焕坤
图|记者 周巍 宋金峪
来源:【新华日报】千锤百练始成金!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金箔制作车间内,金陵科技学院学子们亲眼见证了一片金箔是如何从原始黄金原料变为薄如蝉翼的成品的。从黄金配比开始,经过化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戏、出具、切金箔等十二道主要工序,金箔制成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
在鲁南大地的晨雾中,兰陵县的蔬菜大棚如绿色海洋般绵延不绝。这片土地曾以“苍山蔬菜”闻名四海,如今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书写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链的华丽蝶变。从一粒种子的萌芽到百姓餐桌的终端,兰陵蔬菜用智慧农业的画笔,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从一粒种子到智慧苗床科技赋能的品质革命“苍山蔬菜”占据江南
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14日电 “起垄、覆膜、播种、施肥,这套机械一体化作业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地膜残留、提高出苗率……”日前,交城县西营镇的田垄间传来阵阵讲解声,交城县农业农村局将膜侧播种新技术推广会开在春耕一线,80余名镇村干部、种植大户、农机手亲眼见证“看天吃饭”的传统耕作向“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
4月12日上午,以“开放低空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江苏连云港灌南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揭牌暨场景应用招商大会在灌南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省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共话交流合作,共谋产业发展。活动现场在揭牌阶段,灌南县委书记赵厚峰致辞,诚邀广大企业家和投资人与灌南共拓产业新蓝海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2日讯(记者 张哲昊 通讯员 高仁齐 王鹏)近日,平潭大练岛,在10千伏平屿线,国网平潭供电公司多专业协同合作,对配电线路实施综合检修,同时对月举村线路进行迁改作业,全力配合大练岛旅游三期工程顺利实施,此次并联施工作业,该公司低压发电车、移动式发电机“联袂登场”,实现居民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