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踏入海城市温香镇淮泡村,百亩赤芍种植田宛如绿海,赤芍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煞是好看。种植户王军穿梭于花丛之间,熟练地指挥着工人们采摘花瓣,劳作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为乡村振兴添上了灵动的音符。
“可别小瞧这些花瓣,经过杀青、烘干后,能制成香气扑鼻的赤芍花茶。”王军一边手法娴熟地分拣着花瓣,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道。这小小的花茶,不仅为赤芍开辟了新的销路,还让每亩赤芍的收益提升了近三成。六年前,王军这位怀揣梦想的返乡新农人,毅然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在曾经荒芜的田地上播下了希望的赤芍种子,踏上了规模化种植的艰辛探索之路。
赤芍是传统中药材,因其广泛的用途和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有着颇高的经济价值。但创业伊始,王军便被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所困扰。面对困境,她毫不退缩,白天,她扎根田间,仔细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夜晚,她挑灯夜战,通过网络课程刻苦钻研种植技术,还积极报名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专家培训。在无数次的实践与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王军不仅成功攻克了种植难题,还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生态轮作+精准施肥”的标准化种植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片倾注了王军无数心血的药田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首批赤芍凭借着优良的品质,顺利打入全国各大药厂,赢得了客户们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种植园摇身一变,成了周边村民的“家门口就业站”。每到采收季,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日均吸纳30多名村民务工,大家在这里辛勤劳作,人均每天增收超过200元。
“赤芍的生长周期为3到5年,进入盛产期后,每亩收益能超过3万元,而且套种的大豆还能带来额外的收入。”王军掰着指头算起经济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目前,王军正紧锣密鼓地规划着扩建200亩种植基地,还计划成立赤芍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更多的村民一起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一朵朵娇艳的赤芍花,正如同点点繁星,化作致富的希望,在希望的田野上绚丽绽放,为海城市温香镇淮泡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描绘出了一幅灿烂而美好的新图景。
全媒体记者 战风
25日,踏入海城市温香镇淮泡村,百亩赤芍种植田宛如绿海,赤芍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煞是好看。种植户王军穿梭于花丛之间,熟练地指挥着工人们采摘花瓣,劳作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为乡村振兴添上了灵动的音符。“可别小瞧这些花瓣,经过杀青、烘干后,能制成香气扑鼻的赤芍花茶。”王军一边手法娴熟地分拣着花瓣,一边
【来源:陕西日报】陕西各地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柞水县的小木耳成为富民大产业,2024年带动1.5万人就业;千阳县去年生产苹果苗木3000万株,占全国72%……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有效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近期印发的《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
鲁网5月18日讯5月17日上午,“泉在济南·游购乡村”商河县孙集镇第五届“河沟西瓜甜蜜采摘季”促消费活动在孙集镇卢家河沟村盛大开幕!本次活动时间为5月17日至5月19日,以采摘体验为核心,聚焦 “食、玩、游、购” 多元体验,为游客带来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游玩盛宴。这里有令人陶醉的文艺演出、活力四射的
浙江桐乡市崇福镇农创客廖万甜对花烛进行授粉。 李方旭摄陕西佛坪县陈家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圆圆(左一)和村民一起拔秧苗。 彭 超摄浙江桐乡市95后农创客廖万甜在乡村种出一片“热带雨林”本报记者邓剑洋“各位花友们,大家看这棵植物,叶片是丝绒质感,叶脉像‘镶了钻’。这是我们培育的天南星科花烛新品,今天首发出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如果我们的视角足够高,就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这些场景:在贵州,毕节市黔西市的95后苗族女孩杨文丽,穿上民族服饰,开始直播带货当地绣娘制作的刺绣蜡染;赤水市的90后姑娘杨昌芹,在指导村民如何把竹子做成茶具、灯饰,以及一年能卖几万个的“手雷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文丽蜡染刺绣非遗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