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杰
高校劳动教育教学是推进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浪潮带动了劳动形态变革,传统体力劳动逐渐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劳动转变,这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高校劳动教育教学与社会主流劳动形式相对脱节,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素养,难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高校应采取加强部门间协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创设智慧化学习环境、信息化评估劳动教育成效等措施,丰富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促进高校劳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加强部门之间协作。高校应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劳动教育强大合力,成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协调小组,成员涵盖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及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劳动教育的发展规划、课程设置等重要事项,充分交流各自的工作计划和资源情况,共同寻求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网络建立工作联络机制,负责日常沟通协调,制定详细的协同计划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避免工作内容的重复和冲突,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施效率;建立劳动教育工作群实时共享信息和跟踪工作进度,顺利推进劳动教育工作。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针对不同教龄、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群体精心设计定制化培训方案:开设劳动教育基础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入门课程,从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入手开展数字技能基础培训,促进短教龄青年教师掌握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技巧,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提供高级数字技能培训,鼓励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利用先进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个性化教学,深度提升数字素养和创新教学能力;开展前沿理论研讨和跨学科教学方法培训,鼓励骨干教师探索劳动教育同其他学科融合的新路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高校应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定期选派劳动教育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参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丰富知识储备,确保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社区劳动教育指导、公益劳动项目策划等社会服务活动,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劳动教育需求并将社会实际需求反馈到高校劳动教育教学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激励教师参与公益劳动项目策划,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将项目策划经验融入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搭建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分享信息化劳动教育教学成功经验和实际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推动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劳动教育教学竞赛,以赛促教,激励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设立劳动教育教学创新专项奖金,表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激发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将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指标体系,职称晋升优先考虑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教学创新的教师,激发教师内生动力,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劳动教育教学工作。
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劳动教育平台,开发涵盖劳动理论、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在线课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视频讲解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劳动知识,依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偏好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库和定期更新机制,广泛收集各类劳动教育资源,按照不同学科、专业进行科学分类,方便师生快速检索和使用,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加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线下实践场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科技劳动的探索精神;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劳动教育实践项目,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资源,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劳动实践活动,推动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协同线上教育平台和线下实践基地,实现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全方位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高校和企业双方应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推动学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共同承接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数据采集、方案设计,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智慧化学习环境。高校应引进智慧学习环境硬件设施,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纤校园全覆盖,确保教学区域、宿舍区等场所网络信号稳定,保障线上课程流畅播放,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参与线上劳动教育课程的积极性;结合专业特色打造集教智能实训基地,配备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以及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等专业设备,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学习、生产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大投入为劳动教育课堂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智能交互白板等设施,直观呈现抽象的劳动知识,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引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等设备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劳动学习体验,开阔学生劳动视野,激发其对劳动的兴趣;引入智能语音助手等智慧化教学工具,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随时通过语音进行提问,提高劳动学习、实践效率,为劳动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信息化评估劳动教育成效。高校应构建信息化劳动教育评价平台,详细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全过程,对接校方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自动获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数据,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为后续评价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支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在线评价功能,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并给出具体建议,引导学生改进和提高,学生能够通过自评方式反思劳动过程和成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通过多维度评价促进高校劳动教育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等评价指标,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确保信息化评估的有效性。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
2025年4月16日辟 谣 利用AI编造“恶性案件”虚假信息,当事人已被处罚详情:近日,一社交平台账号发布题为杭州“滨江区发生恶性刑事案,嫌疑人已被刑拘”的信息,引发网络关注。4月15日,杭州滨江公安分局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核查,文中所述“4月7日凌晨滨江区发生恶性案件”等内容纯属虚构。该账号使用者谢
□王尚杰高校劳动教育教学是推进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浪潮带动了劳动形态变革,传统体力劳动逐渐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劳动转变,这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高校劳动教育教学与社会主流劳动形式相对脱节,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技
原标题:以养老护理员为重点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将推行光明日报北京4月15日电(记者任欢)近日,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完善以养老护理员为重点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体制机制,落实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职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徒手切土豆、潇洒颠勺……近日,重庆一所中学举办的远足野炊活动走红网络,学生们大秀厨艺,技惊四座,网友表示:简直是少年“厨神”!在新闻评论区,网友们发出阵阵惊叹:“这切菜的速度还以为是快进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有人对这样的野炊活动点赞:“让娃娃们自己动
据4月13日《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发现“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违约金,关于“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80%违约金”的新闻,还登上了热搜。 消费者带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