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木绣球“C位出道”,花香邂逅书香的春日浪漫

0人浏览   2025-04-06 23:00:00

清明假期期间,南京清凉山公园崇正书院时隔三年重新开放,院内两株花团锦簇的木绣球成为市民争相观赏的“顶流”景观,线上人气同步高涨,被网友称为“最具书卷气的木绣球”。在当下的文旅热潮中,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学术胜地、名人故居等地赏花,成为市民踏青打卡的新选择。这一现象不仅展现了人们对传统美学的追求,更折射出当代人对历史文化的精神渴望。

崇正书院木绣球。邓宇轩 摄 书香与花香的交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生长在文化场所的花卉与生长在普通公园、路边的花卉不同,它们与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生态系统。在南京崇正书院,透过精致的雕花木窗望去,只见木绣球团团莹白、片片深绿,洁白如雪的花团与古朴典雅的建筑相映成趣,营造出浓郁的江南文化氛围。崇正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作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最大的书院,这里汇聚了众多文人学者讲学论道。书院的木绣球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在1982年重修时所植,经过四十余年的生长,如今已成为书院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以其高洁雅致的特质与书院气质完美契合。游客在此赏花、拍照,也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品味醇厚学风,感受独特的文化意象和深厚的人文历史。

苏州市第一中学里的宋代紫藤,距今八百余年。来源:苏州发布 人们在赏花留影之际,实则在感受一段浓缩的文化记忆,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正是吸引游客不远千里来打卡的关键。在苏州市第一中学,有一株距今八百余年的宋代紫藤,堪称苏州城最古老的“文脉之花”,比著名的文徵明手植紫藤还要年长三百岁。四月又至,紫藤花开如瀑,在白墙黛瓦的映衬下展现出极具震撼力的美,引得游人如织,天南海北纷至沓来。这株老藤所在的苏州市一中发轫于1805年的正谊书院,新学创始于1907年,时名“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民间校名为“草桥中学”),是苏州第一所公办新式学堂。紫藤见证了从这里走出的叶圣陶、顾颉刚等大批文化英杰的成长历程,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花开一瞬,文脉千年,正如校园内那株340年的圆柏、200年的山茶等古树名木,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文化场域,让人们在花香中感受历史的脉动,让“藤影婆娑、书声琅琅”的景象穿越时空,成为一代代学人的共同记忆。

初春,东林书院梅花绽放。来源:“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微信公众号 这些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花卉景观,通过文化重构成为城市中的“诗意栖居”。以无锡东林书院为例,这座孕育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名句的千年书院,每到初春便有梅花暗香浮动。当年,东林学子常在蜡梅树下论经辩道;如今,书院延续传统,在花期举办诵读会,让当代人在花香中感受先贤风骨。书院中的朵朵梅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传承着中国知识分子“凌寒独自开”的精神品格。

从南京崇正书院的木绣球,到苏州市一中的宋代紫藤,再到东林书院的蜡梅,这些生长在文化场所的花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它们超越了单纯的观赏价值,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们既是自然造化的杰作,又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人们在这些花朵中寻找的不仅是春天,更是一种与历史对话、被文脉浸润的生活可能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