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东湖评论:大海奔涌处,自有风骨

0人浏览   2025-04-16 22:05:00

2025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从年度经济平稳开局,到“出口转内销”打通双循环经络,从消费补贴激活市场春水,到开放举措链接全球浪潮,中国经济正以大海的深邃与辽阔,书写新时代的叙事。

大海的浩瀚,在于其包容万川的胸襟。中国经济的韧性,源于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筑的超大规模市场。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65%,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引擎。“以旧换新”的政策杠杆撬动家电、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加速增长。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相继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将出口受阻的优质商品引入内销渠道,既缓解企业阵痛,又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近日,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开信写道:“在内需与内卷之间,我们选择内需”,并宣布“五一”期间投入超1亿元消费补贴。诠释了这不仅是一场企业自救,更是“内需即长城”的生动注脚。以内需托底韧性生长,是中国企业的集体觉醒,亦是经济治理的智慧选择。通过财税补贴、标准衔接、渠道创新三重机制,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抵御外部冲击的缓冲池。这片市场的“海”,既能稀释外部冲击的盐度,又能以消费升级的浪涌,滋养实体经济的珊瑚礁群。

大海的深邃,在于其层叠不息的洋流。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当“脱钩断链”试图割裂全球产业链,中国成为稳定世界供应链的“压舱石”。在全球贸易寒流侵袭的背景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面对加征关税“逆流”,中国制造凭借完备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柔性生产”破局,锻造出能抵御风浪的抗压脊梁,机电、家具等企业同一生产线可快速切换内外贸标准,充分展现供应链弹性。这背后,是“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底气,是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的硬实力。“从一滴石油到身上衣”的垂直整合能力,正是中国产业体系全链条自主可控的生动写照,筑牢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纵深。一季度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新技术、新模式正在重塑产业生态。5G、人工智能等新动能如暗流涌动,托举中国经济结构向现代化“深海”进发。

大海的壮美,在于其与万千江河的交融。中国经济的格局,体现在拥抱世界的开放胸襟。202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中欧班列行稳致远,开行量累超10万列,将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埃塞俄比亚的咖啡送往全球。湖北健博会上GE医疗、飞利浦等国际巨头与联影、迈瑞等中国企业同台竞技,在医疗AI、细胞治疗等领域展开智慧碰撞。海南消博会以“沉浸式”真实消费场景打造环游世界的“任意门”,搭建起“国际展品变商品”的绿色通道。这种“双向奔赴”的背后,是规则、标准、管理的系统性对接——RCEP协定推动区域内90%货物贸易零关税,跨境电商综试区扩至165个,构建起“买全球、卖全球”的数字贸易网络。这片海,从未因风浪封闭。出台稳外资20条、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以制度型开放回应“逆全球化”杂音。

潮涌东方,这片海,容得下惊涛拍岸的挑战,也孕育着千帆竞发的机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经济体的韧性,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海纳百川的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的澎湃动力。中国经济的故事,终将在潮起潮落间,成就永恒的壮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铖(武汉市硚口区)

责编:丁玥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